
關於中華聖杯的歷史
Share
聖杯,也被稱為称茭杯或杯茭,是福建閩南、廣東、廣西、江西、湖南、台灣等地傳統民俗文化中的一种占卜工具,用於與神明或祖先進行溝通,以獲取指引或預測未來。茭杯通常由兩個形狀相同的木杯組成,通過掷出不同的組合來解讀吉凶或神明的意見。
茭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,那時人們使用自然界的自然物如貝殼、竹子木片等作為占卜工具。在唐宋時期,茭杯的占卜方式已經在民間廣泛流传,韓愈在《謁衡岳廟遂宿寺題門樓》中就提到:廟令老人識神意,睢盱偵伺能鞠躬。手持杯珓導我擲,雲此最吉余難同。
以下是关于茭杯的详细解释:
基本概念与用途:
- 茭杯由两个相同的木杯組成,每隻茭杯均是一面平整一面凸起,平整的一面代表“陽”,凸起的一面代表“陰”。
- 主要用於與神明或祖先進行溝通,通過掷出不同的組合來解讀吉凶或神明的意見,以獲取指引或預測未來。
掷茭的方法与意义:
- 当兩個茭杯一陰一陽時,稱為“勝杯“或””“圣笑”,代表祈求之事得到了神明的應允和支持。
- 当兩個茭杯都是陽面時,稱為“笑杯”或“笑茭”,可能意味著問題表述不夠清晰或時機未成熟,需要再請示或代表多此一問。
- 当兩個茭杯都是陰面時,稱為“陰杯”或“阴茭”,表示神明没有應允所求。
文化背景与心理意义:
- 這一習俗反映了人們对神明指引和回應的求證心態。
- 通過掷茭杯的結果,人們可以调整自己的行為或決策,以期獲得更好的結果。
相关习俗与信仰:
- 聖杯的使用通常與道教等中華本土信仰相關,在所影響區域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不僅是個人選擇決斷也是社團或宗族等組織在做決策時的重要工具,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一種從心裡層面應對“選擇困難綜合征”的有效解決方案 。